查看原文
其他

深度 | 朱永新:课程为王,将是未来学校的发展方向

2016-07-30 校长派

精彩导读

在未来我们要创造市场,而未来也将不是学校品牌的竞争,而是课程品牌的竞争。现在互联网已经提供了这种可能,一个课程可以由一百万人同时来学习,学校的优劣集中体现在课程的优劣。

 

课程为王,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

【作者简介】

朱永新,全国政协副秘书长、民进中央副主席、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


这次分享 “未来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”,主要和大家聊聊关于教育的思考。

 

全世界大部分人,

对自己国家的教育不满意


大家对教育或多或少都存在不满意,中国人不满意,美国人也不满意,其实全世界,除了北欧的一些国家相对来说做得比较好以外,大家对自己国家教育的满意度都比较低。

 

但是,为什么教育变革的速度那么慢?比如互联网,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世界。据统计,2016年1月,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9.8亿户。而在互联网之下,它带来的商业的革命,比如淘宝网的出现促进乃至颠覆了商业模式。然而教育出现的更早,为什么变革速度却很慢?

 

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教育学院发布的《理解和改进全日制网校》报告中显示,目前美国已经有25万名中小学生在全日制网上学校上学。

 

为什么教育的变革那么难?

 

一是教育结构变革很难

 

2011年9月,美国联邦教育部长邓肯重复提出著名的“乔布斯之问”:为什么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投入很大,却没有产生像在生产和流通领域那样的效果呢?邓肯认为:原因在于“教育没有发生结构性的改变”。

 

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:工具与技术的改变、教学模式的改变,最终可能产生学校形态的改变。前两个阶段并没有办法完全颠覆教育,而学校形态的改变是最根本的,也是最难的。

 

▼二是教育的科学基础发育不成熟

 

大家知道,教育学最基础的两个学科分别是心理学与社会学。科学很有意思,它不是由近及远而是由远及近,从天文学到物理学再到现在关注生命,离真正关注人的层面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人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,教育是关于人的学问。如果对人不了解,就很难解决教育的问题,所以教育的变革是漫长的历程,只能通过技术来提高教育的效率,不断推进我们的理想。

 

也正因此,所以各个国家的意识形态、文化、教育体系不可复制,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去进行调整,所以这也是当前教育的矛盾所在。

 

教育无论怎么变,

根本方向不会变


虽然我们要求改变教育,但也要记住有些东西永远不会变,因此我们更应该学会把握住最根本的方向。举一个例子:之前我曾发起一个活动,新教育实验,这是中国最大的民间教育改革,现在已经有60个试验区、3000所实验学校、300万师生参与,实验的宗旨也是我理解的变革的宗旨: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。

 

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结目标,而教育本身就是幸福,就是生活,不是简单地为未来做准备。毫无疑问,教育最贴近幸福,因为它最贴近人心。

 

在幸福的基础上,教育是为了完整,为了让人成为人,让人成为他自己,让人身心和谐地发展,这是新教育总的目标和方向。新教育的课程体系包括:生命课程、智识课程、公民课程、艺术课程、特色课程。

 

新教育不应该只追求分数,但是也不惧怕分数,所以教育应该让人成为他自己,把每个人的潜能发掘出来。怎么让学校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?怎么让学生去发掘自己?这才是教育最关键的。

 

未来的教育该如何去变革?


人性化—小规模,即底线思维。现在的标准太难、太高、是用上清华北大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,大部分人陪着少部分人在学习,大部分人成了失败者。应该让大家在学习上更轻松活泼,而不是把所有人都绑架在学术性标准上,还是应该更注重生存、做人等发展的基本要求。

 

大规模学校是把学生当作机器来制作,而不是小范围的人才培养。

 

也有人质疑,降低规模之后,如何提高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竞争力?我认为没有必要让大家都按照最高规格的标准去做,反而应该帮助更多人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学习习惯,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路线,才能让教育更人性化。

 

自由化,这与人性化相辅相成,即尊重学生和教师的选择。根据每个人的习惯,让大家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、学习的地点、内容、方向及向谁学习。选择才有竞争,竞争才能提高品质。

 

多样化,这也未来教育很重要的特征之一,每个学习中心各有特色,未来每个孩子都可以自主选择学习中心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,每个学校也各有特色。

 

个性化,以AltSchool为例,一栋小小的楼房,学生不多,分龄教学。混龄本身尊重人类的差异性,也尊重的孩子彼此学习的可能性,同时基础性学科的完全开放,也让在一个班级没有学好的学生去另外的班级学习,提供了重复学习的可能。

 

学校的地位会受到挑战


学校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,特别是伴随着大工业产生的现代学校,一开始是为了让人尽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。这样的制度与大工业相适应,强调的是效率和集体,而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,未来的学校形态肯定会发生变化。

 

这是产生发展兴盛衰落的必然过程,教育也是这样,我们现在每个人都在做教育的掘墓人的工作,因此现在提供教育资源的公司也越来越多。

 

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人觉得教育该死了,即非学校运动。伊里奇提出:“多少代以来,我们企图通过提供越来越多的教育,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,可是迄今为止,这种努力失败了。”他还认为,“应该为每个人创造一种将生活的时间转变成学习、分享和养育的机会。”

 

可惜当时没有互联网,如果有了网络,可能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。所以,教育的方向不是限制选择,而是鼓励选择。

 

学校教育体系和校外机构是并立的,未来应该是融合的,未来学校要变成学习中心,每个学校都可以办出特色,提供某方面的优秀课程资源,一个学生可以在若干个学习中心同时学习。所以,未来有可能海淀区的数学课外包给好未来,英语外包给新东方,将课内课外完全打通,由政府制定标准,孩子只需要完成标准,而在哪里学则是孩子的自主选择。

 

所以,在未来我们要创造市场,而未来也将不是学校品牌的竞争,而是课程品牌的竞争。现在互联网已经提供了这种可能,一个课程可以由一百万人同时来学习,学校的优劣集中体现在课程的优劣。

 

课程为王,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
 

谁是教师

教师成为自由职业的可能性


《经济学人》杂志最近用了很大的篇幅写了一篇文章,叫“howtomakeagoodteacher”

 

“谁站在讲台前,谁就掌握教育的品质。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形态?”facebook的创始人曾说,未来的教师是自由职业者真正的第一流的教师。从未来的角度来说,如果没有对教育的理解,终究不能创造我们所需要的教育。

 

美国一项研究显示,排名前10%的精英老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排名后10%的教师的三倍。作为一个好的教师,不一定经验丰富,头发很白,老教师也许拿着旧船票,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。

 

未来并不遥远,关键是要有创新思维。许多过去不敢想象的事情,在互联网时代都是做得到的。张邦鑫曾经问我,“朱老师你的教育蓝图何时实现?”我想转述一句话来回答他: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,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。

 

当我们那么多的教育变革者都联合起来的时候,我想我们的教育就会有变化了。


相关文章


深度 | 杨东平:学校教育的目标,还包括培养出好丈夫和好妻子

深度 | 教育将迎来拐点,不可不知的未来教育发展六大趋势!

推荐 | 北大附中副校长张思明:未来几年,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复印机


校长派独家文章


独家 | 卓立:敢为教育先,史家小学“后现代化”学校落地生根

私享塾 | 校长的大智慧就是“简单”——全国30余校长共话职业困顿与突围

独家 | 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,让教育走出“教狱”!

独家 | 清华附中“学生节”:从创客培养到创新课程,等待每个学生“花开”

独家 | 中科院附属玉泉小学高峰:科学教育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高级认知水平

独家·口述 | 清华附中王殿军:中国学生的创造力,为何与教育强国有差距?


| 来源:多知网

| 编辑:校长派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| 电话:010-56297950


版权说明:校长派原创文章欢迎转载,请标明作者及出处。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文章,版权归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
我们在一起,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!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